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市宣传网>钱塘理论
 
镌刻西泠精神
2018-11-15 08:30

百年西泠,与时为新!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西泠印社社庆展,前天在浙江展览馆拉开帷幕。同期,近500名西泠印社社员、各地重要印学社团代表,以及海外嘉宾和艺术社团代表,齐聚杭州,共庆西泠印社115年华诞。

大家云集、精英荟萃,守正出新、播芳六合——十六字,当得是对西泠近两个甲子发展历程的高度概括。西泠印社诞生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当年以杭州篆刻家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隐为首,发起成立印社之初,便是以弘扬和发展国粹为旨趣。回眸历史,在当年一片“全面西化”潮流中,老一辈印人这一实践举动,恰恰体现出对于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和时代担当。

百年西泠,家国与共。展馆当中,有一幅老照片被放大至半面墙大小,定格的是著名印谱《丁丑劫余印存》诞生时刻。这部以作品形式呈现的简明明清篆刻史,几乎将明代文征明、文彭父子至清代等总计270余家印人的近两千余方印章一网打尽,照片中,丁辅之等6位老辈社员围着一张书桌,或站或坐,凝神聚目。

历史上,西泠印社社长位置曾多次出现空缺,最近一次是今年2月6日饶宗颐先生去世后。饶先生生前是公认的学问大家、金石大家,在学界,更有“南饶北季”一说。“南饶”指饶宗颐,而“北季”说的则是季羡林。人无论南北,地不分东西,无论“南饶”还是“北季”,抵得住喧嚣,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治学为文这一读书人的根本。一代人于治学上的身先示范,也必定激励来者。而印社社长宁缺毋滥,本身说明了印社对于自身学术高度的苛求。

今天看来,百年西泠之精神特质,早已超越方寸之间,并突破地域局限性,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印石原本就是集书法、篆刻、文化审美等为一体的艺术,而在西泠,则把这种“集大成”发挥到极致。从吴昌硕到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7任社长薪火相传,无一专业印人出身,却完美体现兼容并蓄,把西泠这一文化品牌推向新的审美高度。在杭州,西泠与西湖、西溪并称“三西”,而西泠印社创社社址所在的孤山景区,也成了国内外游客的聚集之地。西泠自身所集聚的人文气质,早与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水乳交融、同气相求。

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推进文化兴盛行动,加快推进以文化人、以文铸城、以文兴业、以文惠民,就是要发挥以西泠印社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团体的更大作用。镌刻西泠精神,延续历史文脉,把这样一种独有的精神特质融入到城市发展建设过程当中,才能打造文艺精品,讲好“杭州故事”,普及群众文化艺术,当好“薪火传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涂建敏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践行生态发展之路 民营经济扬帆绿色经济新“蓝海”
· 钱塘江两岸将串起一批小城镇“升级版”
· 民营经济逐梦新时代 开放合作共赢新机遇
· 2018年杭州市暨临安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
· 杭州“厕所革命”凸显人性服务
· “枫桥经验”为何历久弥新
· 天人合一新西湖
· 杭州:从“硅谷”到“归谷”
· 建设收尾的“小莲花”静待绽放
· “公述民评”第五场聚焦“营商环境优化”
同饮老井水 喜看新变化
杭黄铁路开始列车运行图参数测试
空军驻杭某部举办开放日活动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