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市宣传网>新闻出版
 
解密欧美出版流程
2014-04-18 10:30

沿着《解密》“足迹”

中国作家应该如何“走出去”?

制图:王璟

当英国顶尖的《经济学人》周刊在封面放出标题,称中国作家、浙江省作协主席麦家的《解密》“终于,有了一部伟大的中国小说”时,连麦家自己都大吃一惊。

《解密》在欧美的走红,突如其来。短短一个多月,四十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包括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客》杂志,英国的BBC电台,《每日电讯报》、《卫报》、《经济学人》杂志等大版面报道和书评。

与此同时,一条质疑的短信也在微信圈里流传。

微信内容来自一位生活在旧金山的陈姓华裔作家,在这条微信里,这位华裔作家提到的第一点是:“最近国内媒体关于其英译本在英美‘好评如潮’的报道不少。上网搜看,美国权威的《纽约时报》书评,《纽约客》书评目前还没有见评论。就目前看到的……基本是出版社文案式文字……”。第二点,则提到了《芝加哥论坛报》刊载的书评人Pauline A. Chen关于《解密》的书评:“……应该划为隐喻性质的政论”。

记者为此采访了企鹅(中国)总经理周海伦,浙江出版界负责海外出版某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以及麦家的海外代理、台湾人谭光磊。

对于作家麦家来说,走红以来,争议一直伴随始终。但这次的质疑在多方的佐证下,显得缺乏说服力——除了《纽约客》的书评刊登在微信发出之后,以最权威的《纽约时报》书评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打头的大量书评都已经出来了。

此前,我们已经做过麦家《解密》登陆欧美的消息。尽管麦家自己说,这次“走出世界”,背后并无营销团队或海外推手,算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但是,出版商、企鹅兰登集团董事局主席马金森亲自为麦家送上样书时,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们现在每年出版12000册图书,但中国作家的书还是很少。希望通过你,让我们能淘到更多中国作家的‘金子’”。

所以,我们要通过麦家在海外发书引起的这一争议,来“解密”一下英美国家的出版规则,为更多中国作家的“走出去”提供一种借鉴的眼光——也许,麦家的一小步,就是中国作家的一大步。

关于报道

媒体会被“公关”吗?

在国内,一般来说,一本新书的出版,出版社会给多家媒体发送相关稿件,其中涵盖诸多内容,比如书的主要内容、编辑推荐语、出版社邀请一些人士写的书评等等。而等媒体正式拿到书,通常都是在正式出版之后了。所以,在没有看到新书的前提下,媒体经常会直接采用出版社给出的资料。

但在英美等国,重点图书的出版流程中最大的一条规则是:样书宣传,通常3-4个月。

在一本图书正式出版前,出版社会根据书的情况印制若干本样书,分发给相关媒体及书评人,邀请书评人写书评。

样书宣传期,就是用来检验书的受欢迎程度的。最终,综合媒体、书评人多方意见,出版社决定最后的印量。

Q:出版社会对重点图书投入多少宣传经费?

A:15%。一本书的定价若是20美金,则有3美金用于宣传。而在中国,宣传经费大约占到1%——定价20元人民币的书,2毛钱用于宣传。所以欧美书价相对也比较昂贵。

Q:既然有那么多宣传经费,媒体会被“公关”吗?

A:宣传经费不是用来“公关”媒体的。以《解密》为例,样书宣传期间,企鹅(英国)派出一名编辑和一名摄影,专程飞到杭州,跟随麦家7天,拍摄宣传片,用于市场投放宣传。

出版社也可以邀请媒体前往采访,比如《纽约时报》就是此次的受邀媒体。他们还会在书出版后的宣传期安排一些沙龙、媒体采访、读者见面,比较浪漫的方式。但媒体的立场不是能“公关”得了的——他们必须维护自己的独立和公正性,对读者负责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Q:出版社会给媒体通稿吗?

A:不会。只会给一些基本的资料,比如故事背景、作者介绍。再说,给了通稿也没用。

Q:那么,出版社的判断难道就不会影响到媒体吗?

A:会。出版社本身就是影响力。越大的出版社越客观。以《解密》为例,书在英国的出版,入选的是“企鹅经典”文库,诞生于1935年的“企鹅经典”是国际文学界最著名的品牌,收入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世界文坛最重要的作家,《解密》之前收入的中国作家作品,是《红楼梦》、《阿Q正传》、《围城》和张爱玲小说集《色戒》。《解密》在美国的出版,是著名的有“诺奖御用出版社”之称的FSG出版集团。再比如,《解密》美国版定价26美金。图书的定价,20美金和26美金,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旦定价到22美金以上,媒体就会多看一眼了——这表明了出版社对这本书的看法。

Q:《解密》的样书宣传期是8个月,意味着什么?

A:意味着出版社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吆喝这本书,要在前期就把声势做足。出版社看中一本书,投入大量的宣传经费和高额的版税,最终是需要产生利润的。

关于书评

为什么国外的书评人可信度高?

众所周知,国内出版一本新书,出版社同样会邀请名作家、学者、名人来写书评。这其中会掺杂各种复杂因素,比如碍于情面,甚至“有偿书评”。

这些书评,有选择地被打包发给了媒体,一些句子被截取放在书的腰封上,成为外部装帧设计的一部分。

而在欧美的书评体系中,书评是一个绝对独立的环节,就是所谓“独立书评”。

Q:真的能做到独立客观吗?

A:讲个小故事。去年上海国际文学周,几个著名的评论人曾聚在一起聊英国报刊的书评传统。说到音乐界著名的老愤青、古典音乐的专业评论人诺曼·莱布雷希特,曾痛骂莫扎特和卡拉扬,预言古典音乐唱片公司倒闭。某个早上,心情愉快的他随手买了份《泰晤士报》,结果看到一篇对他的新书《大师神话》的评论,第一句话就是“这是我看到的最讨厌的一本书”。

英国的书评传统继承了英国的政治传统。英国议会的政客经常互相谩骂、互相攻击,但还是能保持一定友谊,骂完还能一起喝酒。书评界也是如此。相比之下,诺曼·莱布雷希特宁可收到一篇非常恶毒但也非常精彩的评论,也不要一篇温和但语焉不详的评论。

英国书评界甚至专门设立了“斧头奖”,以奖励那些“愤怒、有趣而犀利”的书评。

当然,是人就会有立场。所以出版社找书评人时,也会避开已知特别讨厌某个作家的书评人。

Q:英美最权威的报刊书评是哪几家?

A:美国最权威的报刊书评,正是陈姓华裔作家提到的《纽约时报》书评、《纽约客》书评。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增刊》首当其冲。值得一说的是,《解密》在一个多月里,将这些书评拿下了,并得到了令人惊讶的高评价,可谓奇迹。

麦家解密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

有一位英国古汉语博士,中文名字叫米欧敏,在上海机场,买了我的两本书:《解密》和《暗算》。她之所以要买这两本书,是因为她的爷爷在二战时期在英国布雷奇利庄园供职过,这是世上头号破译家阿兰·图灵工作过的地方。说白了,她爷爷也是个破译家。她想翻译我的书给她爷爷看。然后有一天,她遇到大学同学朱丽叶·拉弗尔,中文名字叫蓝诗玲,是个汉学家,翻译过鲁迅和张爱玲的小说。蓝诗玲看了她的翻译后,觉得非常好,顺手转给企鹅的编辑。企鹅编辑看后,迅速在网上搜寻我作品在海外出版的资讯。几乎是空白,只有几个小短篇被翻译过。以后的事情就可以想象了。

链接

为什么说《解密》在欧美的出版是个奇迹?

不妨看看这些书评

● 3月15日,英国《泰晤士报》:麦家打破了中国作者在国内畅销而在国际无声的窘境,成为当下全球炙手可热的作家。

● 3月25日,《纽约时报》书评:我看过大量高品质的中国小说,但这是其中唯一一本具有真正迷人特质作品,它把读者带入一个高度专业化和针对性的世界,从中不难发现我们自己的身影。

● 4月7日,《纽约客》书评:麦家将自己无人能及的协作天赋与博尔赫斯的气质巧妙结合,为读者呈现了一段复杂而又好看的中国历史以及独特的政治魅力。

● 2月2日,英国《观察者报》:麦家有一种独特的叙述语言,他描述了一个冷漠的主人公为了一个尚未解密的目标挣扎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是他和战友们在中国战后时期留下的剪影。

● 2月15日,美国《华尔街日报》:《解密》的可读性和文学色彩兼容包并,暗含诸如切斯特顿、博尔赫斯、意象派诗人、希伯来和基督教经文、纳博科夫和尼采的回声。

● 3月5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毫无疑问,《解密》会扰乱读者,并会让你聚焦在一个观点上局促不安,这本身就类似始终试图复制小说中心解开密码的复杂性的叙事风格。《解密》有其独特的审美——让读者不得不沉浸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并时刻都感到徘徊在痴迷的边缘。

● 3月15日,英国BBC电台《星期六》书评栏目:麦家是你尚未知道的全世界最成功的作家。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郭琳 编辑:王剑宜
 
动态信息 更多 >
· 建德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 郎朗为大运河杭州段形象代言
· 我市召开第14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执委会会议
· 杭州市召开环保专项巡察工作动员大会
· 再过一个月, 世界上人气最旺的动漫节就要开幕了
·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进入倒计时
· 杭州各大公墓陵园对焚烧香烛纸钱说“不”!
· “动漫进乡村”计划正式启动
· 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练好污水治理“内功”
· 大手笔!杭州中国动漫博物馆向全球征集经典藏品
“梦马”开跑
艺术家送欢乐下基层
郎朗为大运河杭州段形象代言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