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市宣传网>文化杭州
 
名家大师们的工作群与朋友圈
2018-03-16 10:46

仕女 林风眠

中国美术学院各时期的校徽

展厅现场

随着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的脚步日益临近,各项纪念活动也纷纷拉开序幕。如果你对美院的90年历程不甚了解,那么,正在美院南山路美术馆展出的“世纪同心——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捐赠作品特展”,会以最直击心灵的方式让你熟悉美院。

大师课徒稿的温度

本次展览包括艺术摇篮、名师典存、桃李成蹊、湖山望境等四个板块,作品跨越一个世纪。

在“艺术摇篮”和“名师典存”两个板块,主要呈现美院前辈名师的作品。在“艺术摇篮”中,既有表现各个办学时期的校园旧影,还有描摹先师的生动画像,以及难得一见的学院90年来的各时期的教师课徒稿、学生作业,可以让人管中窥豹,从生动细节中看到学院的历史发展。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手稿以及与林风眠的通信、赵无极的课堂示范无不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感。

美院1935级绘画系学生,现年105岁的陈玲娟说:“杭州艺专是我踏入艺术殿堂的第一站。……母校当年其情其景,历历在目,终生难忘。几十年来,位于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旁的哈同花园艺专校舍和林风眠校长,林文峥教务长,关大羽、潘天寿等师长,朱德群、吴冠中、朱怀新等同学的音容笑貌常会在睡梦中出现。记得林风眠校长常邀我们在周末去他寓所作客,拿出西点水果招待,还留我们吃饭。他把家里的中外名作品一一向我们介绍,使我们大饱眼福、开阔视野。他的热情、他的教诲、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感染、温暖着我们。”

“名师典存”则展出美术馆藏学院名师的若干经典作品,通过对他们艺术生命和作品创作的轨迹的追溯和回望,美院的历史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片段式的过往,而是成为厚重而有生命力的鲜活的存在。林风眠、沙孟海、陆俨少、黎冰鸿、朱德群……当这些大师的作品出现在他们曾经挥洒过热血的校园,一切显得那么恰如其分。这些作品,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所说:“国美的先师,有血有情;国美的人格,有范有型。他们的著述和艺术是中华文艺的瑰宝,他们的人格品节更是国美学脉的精神底色。”

艺校健儿齐挥毫

“莫道西湖好,雷峰已倒。莫道国粹高,保俶倾凋!看,四百兆生灵快变虎豹!不有新艺宫,情感何以靠?艺校健儿,齐挥毫横扫!艺校健儿,齐抡锤痛敲!要把亚东艺坛重造,要把艺光遍地耀!”这首林文铮作词、李树化作曲的国立艺术院校歌,将我们带到国立艺术院初创时的历史现场,我们不难从中感受到当时学院师生的沉郁忧思与激昂斗志。

于是乎,90年来的诸多艺术教育家执守于这所高等艺术学府,在湖山之境中专心事教,承继学院文脉、传承哲匠之思、发扬劳作上手。不同时代的老师们心怀同样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殚精竭虑的同时,笔耕不辍,创佳作无数。“湖山望境”板块展出的是先后执教于学院的部分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彰显继往开来的学院力量。

与此同时,由这些老师共同培养的,是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名家,他们活跃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创作和教学领域,将母校的学术品格和艺术精神代代相传。历届学子的精品力作就呈现在“桃李成蹊”板块。当我们审视这些风格各异的作品,既有继承优秀传统菁华,又有大胆改革创新,形成百花齐放的艺术格局,这正是蔡元培先生在建院之初提出的“兼容并包”的学术理念的生动体现。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30日。另外,3月16日上午,美院还将开展“重返孤山·九秩梦寻”拍摄活动,组织孤山时期的老教授和部分在职教授,携在读研究生共计近500人一起重返孤山,于国立艺术院旧址上集体重温学院的历史记忆,与1929年国立艺术院全体师生集结孤山的一张经典照片,再现这一中国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第一个核心现场,完成一次跨越90年的时空对话。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成航 编辑:吴阳杰
 
动态信息 更多 >
· 杭州要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巡察
·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入选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 杭州市第十六次妇女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 杭州对口帮扶黔东南州、恩施州
· 下城区:集中力量破难题 “四级联办”解民忧
· 上城区:办好“关键小事” 实现最大民生
· 10月底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力争全覆盖
· 6名杭州青年代表出席共青团十八大
· 中共杭州市委追授徐遂同志为“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 杭州市举办群众性歌咏活动
浙籍抗战英烈群雕永久竖立武林广场
我省首次举办苔藓科普大展
城管驿站可以这么美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