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社会宣传
 
奋进50年 分水江畔崛起现代山水画城
2019-07-17 08:34

肆虐洪水可以瞬间摧毁良田与房屋,却永远不能摧毁 “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南堡精神”

1969年7月5日,对于桐庐县原南堡村人而言,是场“灭顶之灾”。倾盆大雨中,呼啸而来的洪水吞没了整个村庄,剩下的只有一棵苦楝树、一个破灶头、半间屋架子。

可南堡人并没有认命。他们眼中含泪,紧握双手,团结一致,抢时间、种庄稼、修堤坝、烧砖瓦、盖新房。灾难当年,累计收获粮食44.1万斤,创大灾之年粮食有余的人间奇迹;两年间,1800多米防洪大坝重建完成,堤内千亩良田得以安全……

今年7月,在南堡“7·5”洪水发生50年后,南堡纪念碑在桐庐分水镇正式揭幕。纪念50年前那场灾难,更纪念灾难中孕育的精神。

“自力更生、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破难攻坚、齐心协力、团结互助、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是1970年人民日报在《泰山压顶不弯腰》长篇通讯中对“南堡精神”的定义,更是此后半个世纪来,刻在分水江畔桐庐人骨血中的铮铮誓言。

50年奋进,50年锻铸,“南堡精神”历久弥新。而在对它的传承与发扬中,一座现代化的山水画城也正在崛起。

灾后自救 重塑梦中的家园

今年已经76岁的原南堡村书记沈法明,不会忘记50年前那个夏天。刚经历了“7·5”特大洪灾的南堡村一片狼藉,200余村民遇难,1500余亩耕地与房屋全部被毁。

是坐以待毙、等待救援,还是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南堡人选择了后者。

沈法明记得,那是灾后第10天,7月15日。村民们离开临时安置点——分水大礼堂,回到南堡打响了灾后“双抢”第一仗。当时,26岁的他受村干部委托,在后方筹建食堂保障村民伙食。食堂距离耕地来回四公里路,石子路经过洪水冲刷,尖利无比,沈法明赤脚走得“刻骨铭心”,但他没有叫过一次苦。

“洪水过后,仍有部分地块虽然稻秆倒伏严重,但长势状况尚可,可以采用连片收割的方法先行突击收割。但这样的地块终究还是少数。有300余亩早稻地块,全被沙石覆盖,有一二尺厚,稀稀拉拉的稻头夹在石缝里。大伙只能用手扒开沙石,一株一株扶着慢慢收割。一个月的时间,硬是从沙石堆里抢收早稻超过24万斤。”

“双抢”的关键还在于抢种,晚稻秧苗必须在立秋前插下,否则会耽误收成。除了保证晚稻田全部利用外,各生产队因地制宜,抢时间播种了其他晚秋作物,填补空缺土地。

短短半年,南堡人硬是争分夺秒种下了300多亩晚稻、600多亩玉米、荞麦等晚秋作物;防洪大坝、抽水机埠、渠道、台沟等水利设施初步恢复,建起了245间油毛毡简易住房。这些洪灾中幸存的南堡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在一片废墟上迅速恢复生产力,重建家园。

“泰山压顶不弯腰,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也随之在那个年代根植进了这片土地。

1996年6月30日,特大洪水再次洗劫这个村庄,全村人在洪灾中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伤亡。南堡村党支部一班人依然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在洪灾后人心不散,迅速投入抗洪救灾、重建家园工作。

2002年9月6日,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建,南堡村移民外迁已成定局,村民思绪纷乱,尤其从淳安移民到此的村民更是要面对“二次移民”。但在政府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细致的思想工作下,村民们较快统一了思想,“舍小家、顾大家”同意听从政府安排外迁移居,分别到四个安置点,开始全新的移民生活。

岁月荏苒,50年过去,满湖碧水如镜,四围青山耸峙,湖水下面的南堡村早已成了南堡人梦中的家园,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制笔创业 工业小镇闯国门

勤劳勇敢的南堡人,虽如枝叶般散布到桐庐各个地方,但他们自力更生的秉性不变,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仅影响着下一代,也影响着一个镇、一个县。

魏国强是南堡人,在移民点选择中他依旧留在分水镇,当制笔产业如“星星点灯”般在分水闪亮时,他也成了制笔产业中的一员。

数十年来,分水制笔行业从开始生产毛竹杆圆珠笔、小家庭式的作坊经济,到如今拥有制笔企业760多家,产值达68亿元;由当时20亿支笔,“国内外人均一支笔”的目标,向现在的70亿支笔,实现“国内外人均一支好笔”的发展目标迈进,这片土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块状经济看分水。昔日穷山村,凭借一支笔,早已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003年4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桐庐考察调研,走进分水工业园区。他边走边看,问得最多的,一是企业经营状况,二是员工收入情况。

“一支笔”做足了百姓经济,可低、小、散问题仍在。习近平同志当时开出的药方是16个大字——“做大做强、强化特色、拓展空间、城乡联动”。

分水镇先后荣获中国制笔之乡、中国笔业出口基地、中国圆珠笔制造基地等称号,2015年,妙笔小镇应运而生,并跻身杭州首批市级特色小镇。这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成为众多制笔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2016年,分水镇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2018年被评为杭州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示范,2019年成为省级笔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这一路的轨迹展现了分水制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陋到科技创新,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

在分水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多年的汪敏眼里,如今分水镇早已打破单纯作为制笔加工地的概念,以产业促旅游,以旅游促产业,将晨乐、笔博中心作为制笔工业旅游项目试点,加以扶持,再加上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检测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陆续入驻……妙笔小镇的美丽蓝图正在慢慢变为现实。

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制笔业带动分水镇2万多人口、周边农村20多万人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如今的分水已成为桐庐的副中心,杭州市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的示范地,正向着民富镇强村美的目标奔跑。

“锻铸”铁军 分水江畔起新城

“南堡精神”发源于桐庐,扎根于此,传承于此。

不久前,桐庐遭遇“暴力梅”,涌现出“铲车哥”“父子兵”等动人事迹。

钟山快递,从原来踩着三轮车送货,发展到了“三通一达”,成就了中国快递之乡,铸就了快递精神……

在重点工作中,桐庐总有敢干事的“雄心”。

勇于创新。桐庐在省市乃至全国有着“最多跑一次”改革“领先度”;富春未来城建设中,城南东兴区块征迁小组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地开展工作,仅用三天两夜就完成了485户农户的走访工作,农户资料收集达100%,铸就“城南铁军”;瑶琳镇7天完成临建高速(瑶琳段)民房征迁全部签约,再次书写“瑶琳速度”……

当下,桐庐更是弘扬“南堡精神”,提出今年三季度的工作主题之一为“锻铸季”,意为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加强锻铸、磨砺身心。

今年以来,桐庐通过贯彻落实“两抓两转”二十条、县四套班子领导“五联系一领衔一包案”、季述年评等机制,“拼搏日、奋发季”理念深入人心,“招商季、平安季、民生季”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得到了提振,为此有了“锻”的基础。

贯彻新思想、对照高标准,加快熔铸成型、锤炼成熟。“锻铸季”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模”,千锤百炼、去除杂质,铸造桐庐铁军。桐庐形成了“克难攻坚不怕难,‘锻铸榜’上赛高低”的比学赶超浓厚氛围,让“锻铸季”成为识别干部的“赛马场”、锤炼队伍的“磨刀石”,从而实现桐庐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中争先晋位。

繁花满树,逶迤而来的美景,是桐庐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在这片土地上,波澜壮阔、绵延不绝展现的,是桐庐人民拼搏奋进的热情与实践。

正如桐庐县委书记方毅在纪念“南堡精神”50周年暨“锻铸季”动员大会上所说的,“‘南堡精神’是推动潇洒桐庐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

记者手记

南堡精神永放时代光芒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地方赖以繁荣发展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地方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从灾后自救,到重建家园,从发展百姓经济到打造工业小镇,从百废待兴到现代化山水画城,五十年艰苦奋斗、五十年沧桑巨变,“南堡精神”激励着桐庐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力更生、开拓进取;激励着桐庐经济建设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发展特色小镇经济;激励着潇洒桐庐高举改革创新大旗真抓实干、勇往直前,精准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和改革重点难点,并推动广大百姓的幸福感与中国最美县城的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双双持续攀升。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陶元 见习记者 应陶 通讯员 何小华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幸福村里的“幸福经”
· 市领导接待群众来访
· 城市大脑“双月攻坚”成果发布暨下半年工作推进部署会举行
· “亲清在线”平台全功能揭开真容
· 杭州蓄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 下城区助力贫困山区女性自强奋进
· 杭州市代表团赴恩施州落实扶贫协作工作
· “大下姜” 生长记
· 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 “闭关”七年,杭州南站澎湃归来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明年竣工
爱你久久共迎百年
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