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动态信息
 
铸造杭州文化魂
2019-07-02 08:26

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文化兴则文明兴,文明兴则城市兴。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杭州之名,不仅源于“杏花春雨江南”的旖旎风光,更重于文化积盛、人文彪炳、文明常青。

杭州是“天堂”的应许之地,从吴越王钱镠到宋室南渡,从马可·波罗到G20杭州峰会,在杭州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化篇章。风雅钱塘,灿若星汉。“天堂”杭州,属于1982年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是两朝都城,更是两大世界遗产拥有地。在8000年的文明史里,跨湖桥的独木舟,穿越了漫漫历史时光,静静行驶到现在;在5000年的建城史上,良渚古城的遗址,在山环水抱中绝世独立,默默绵延着上下五千年的厚重文脉。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70年度过;从1978年改革开放,41年飞越。在一部城市发展进步史上,杭州人敬畏历史,保护遗存,拓展文化,延续文明,开创新业。从一系列重大文化设施的相继建成,到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从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到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从遍布城市角落、“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文创博览、文创项目、文创企业,到遍地开花、让乡村文化动起来、活起来的文化礼堂;从西博会、动漫节、文博会、艺博会、茶博会等会展活动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到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满城书香”工程全面实施……杭州一路走来,文化软实力步步提升,成为了一座独具韵味、别样精彩的文化之城、魅力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

今日之杭州,不仅是浙江之杭州、中国之杭州,更是亚洲之杭州、世界之杭州。在杭州走向国际化、建设世界名城的进程中,文化成为越来越丰富和丰满的特色品牌。

强基固本,铸造杭州文化魂,这是杭州不变的初心使命,是不断前行的澎湃动力。

由此上溯到1949年5月3日——那一天,是杭州解放日。

“杭州解放,秩序井然,水电照常供应,电话汽车畅通。”在厚大的精装本《杭州历史大事记》(方志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杭州解放时,文物古迹完好无损,省立图书馆、博物馆均正常开放,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部军代表王鼎新率刘德山接管了浙江省图书馆、博物馆、通志馆和体育专科学校。军代表王鼎新入驻浙江博物馆馆内小红楼,7月10日文澜阁办理交接手续,经清点有图书345000余册,木刻版片170000余片。”

而在《杭州历史大事记(1949-2008)》(方志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中,则清晰地记录了当代杭州文化史的大事。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0月开始到12月,一共录有杭州发生的8件大事,其中第1件是:10月3日,杭州10万人民举行盛大集会和游行,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3件就是:10月19日,杭州市文化界集会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并成立杭州市文学工作者协会筹备会。

不仅仅是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杭州市文学工作者协会筹备会迅速成立,意味着新中国成立后杭州市文化建设很快拉开了序幕。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事记里杭州文化建设的记录简明清晰:1950年4月25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关于西湖风景区管理条例》;9月5日,杭州市戏曲工作者座谈会召开,决定成立杭州市戏曲改进协会筹备委员会;1952年6月16日,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动工整修;1953年7月19日,经国家文化部批准,重修杭州文澜阁;1955年11月1日,中共杭州市委机关报《杭州日报》创刊;1956年5月5日,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浙江省暨杭州市分会成立;1956年10月16日至11月4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公演19场,观众达3.6万人次;1958年7月1日,杭州市图书馆正式开放;同一天,杭州大学创立……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进入二十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杭州和全国一样,在长时间里文化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然而其间杭州有个重要的文化发现:1974年冬天,在建德县李家公社乌龟洞内,发现距今大约10万年的智人犬齿化石,经专家鉴定,定名为“建德人”。

1978年12月,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杭州的文化建设重新启程。是月,岳庙开始全面整修,岳飞塑像重塑。次年3月25日,杭州市首届“西湖之春”音乐会开幕,音乐声里,春潮涌动。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脚步,杭州的文化建设百废俱兴:新建了杭州大剧院、东坡大剧院、红星剧院、杭州少儿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新址、奥体中心等一大批标志性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广播电影电视蓬勃发展,新闻出版业实力强劲;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动漫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会展风起云涌,文化创意产业如雨后春笋……

尤其是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杭州与时俱进。在制定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规划的基础上,保护了于谦故居、龚自珍故居、胡庆余堂、明代民居、凤山水城门等诸多古建遗存,对慈云岭造像、烟霞洞造像、天龙寺造像等等也采取了保护措施,开发了于谦祠、郭庄、杭州碑林、万松书院等人文景观,整修开放了苏东坡、章太炎、马一浮、马寅初、夏衍等一大批名人纪念馆。与此同时,规划新建了茶叶博物馆、丝绸博物馆、刀剪剑博物馆、扇博物馆、伞博物馆、中药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运河博物馆、杭州博物馆、良渚博物院等等诸多博物馆院,成为国内博物馆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2002年金秋十月,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正式对外开放。清河坊背靠吴山,是南宋的“皇城根”,自古就是杭州最繁华的地段,既是政治、经济中心,又是文化中心。

清河坊的抢救保护,是“惊险一笔”,是一个在习惯于大拆大建的大环境中保护历史遗存的典例。清河坊原定要拆迁扩建,其中河坊街拓宽工程推进很快,1999年3月,拆迁已经逼近核心地区“四拐角”。经过专家和媒体人士的大声疾呼,杭州市委市政府最终决定,抢救保护清河坊,随后重新进行规划,修复取得巨大成功,河坊街因保而兴。

并非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归;文物遗存,都是一次性的生命,一旦失去就没有了。保护下来的清河坊,再现了杭城历史文脉,成为了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之一,也成为了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西湖申遗,杭州梦寻。

杭州“老市长”苏东坡曾言,“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北京时间2011年6月24日深夜,在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西湖文化、大运河文化等深厚的历史文化的交融和积淀。传承、保护、活化、发展历史文化,申遗是一个“枢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包括5大类景观组成要素:秀美的自然山水、独特的“两堤三岛”“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整体格局、著名的系列题名景观“西湖十景”、内涵丰富的10处相关重要文化遗存、历史悠久的西湖龙井茶园。

西湖申遗起步很早,早在1999年,富有远见的杭州市政府就开始着手为西湖“申遗”。西湖是中国历史影响力最大的文化名湖,甚至对东亚地区的文化都产生了长期而广泛的影响。西湖文化景观是中国文明与文化多元性的体现,既具有中国文化遗产“传衍至今”的保存特性,又具有中国文明“有机演变”的进步特性。

整个申遗过程中,最难的是拆除西湖边诸多搭建的建筑物。杭州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先后拆除了西湖周边50多万平方米有碍观瞻的违法建筑,搬迁了诸多单位及2000多户居民,减少常住人口7000余人,恢复1800多处自然景观。而今西湖坚持不卖门票“免费游”,让更多的人来到西湖,看到天堂里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京杭大运河,北边是“京”字,南边是“杭”字。它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南北漕运,离不开这条伟大的运河。大运河文化,正是中华文明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的重要象征。

先后历时8年,中国大运河在2014年6月申遗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带,千年水潆涟,文脉永流传。拱宸桥作为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是京杭大运河“南起点”的地标建筑,一百多年来总是那么漂亮地站立着。

在“后运河申遗时代”,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南起点和浙东运河的起点,杭州要留住运河文化的“根”和“魂”,正致力于推进大运河(杭州段)文化带建设,构建大运河文化核心展示区,力争使杭州段在大运河文化带中的地位达到八达岭在长城中的地位。这,既是杭州的光荣使命,也是杭州的应有担当。

把开凿京杭大运河的时间往前翻一番,就到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了。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英美两国科学院院士科林·伦福儒先生,把良渚文化与希腊基克拉迪文化做了比较研究,认为良渚遗址的历史贡献是:确定中国早在五千多年前的良渚社会,就已经是进入了早期国家文明阶段了。

水,是人类文明之源。良渚地处杭州余杭,余杭者,相传大禹治水经过此处舍舟登陆于此,故名“禹航”。西湖之水、大运河之水、余杭良渚之水,孕育出璀璨的文化。2017年12月8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在上海大学开幕,这是考古界的“奥斯卡”盛会。世界考古学家齐聚一堂,以“水与古代文明”为主题,探讨水资源、水管理与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纵横交错的关系,良渚古城得到了重点推介。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距今有4700至5100年,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

中华文化,天人合一。良渚文化的玉璧玉琮,礼天礼地礼文明。

杭州人文历史发展有三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就是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第二个高峰则是吴越王钱镠定都杭州,第三个高峰是南宋迁都杭州。南宋遗址考古系列新发现,先后有五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空前的“五连冠”:1995年,南宋赵氏太庙遗址入选;2000年,南宋临安府治遗址入选;2001年,老虎洞南宋窑址入选;同年,还有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入选;2004年,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入选。

这些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文明,是无价之宝,是真正的“金不换”。

在杭州博物馆,藏有“镇馆之宝”战国水晶杯。这个精美至极的水晶杯,1990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被列为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行走在天堂之城杭州,脚下的一块砖,头顶的一片瓦,身边的一垛墙,都可能内存一段翰墨飘香的故事、一页时光风化的历史。通过风雨旧庐、市井街巷、百年老店,可以剖析杭州人文肌理;进入博物馆院、园林庭院、楼阁书舍,可以探寻杭州文化踪迹;寻迹梵钟深寺、古塔浮屠、先贤墓冢,可以打捞杭州历史遗存。

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本。一座不珍惜历史的城市,是没有希望的城市。敬畏历史,保护遗存,创造文化,延续文明,是一个城市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城市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文化文明,需要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繁荣,经济是这样,文化同样也是这样。文化“推陈”而能“出新”,不仅唤醒历史记忆,而且也激活文化魅力。杭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创业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多年来一直奔跑在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的道路上,以创新活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汇聚双创活力,澎湃发展动力”——以此为主题的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于6月13日至19日在杭州市主办。这是创客的一场“大派对”。多年来,杭州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致力于将杭城打造成为“双创”的肥沃土壤、创客的幸福家园。

粉墙黛瓦的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是“双创周”的主会场。面积不过3平方公里的梦想小镇,自2015年3月建成至今,已集聚1.7万名人才、市场化运作孵化器50多家、资本管理机构1400余家,汇聚创业项目1800多个。文创,则是双创的重要内容,是数字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次“双创周”,“中国青年动漫创新创业”系列活动,是其中的一个文创重头戏。

文化创意,就是敢于打破和再造。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聚焦文化创意这一重点产业链,有着敢为天下先的魄力。2007年,杭州就提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2012年,杭州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国内首个“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杭州还是首批 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之一,“文化+科技”,铺就杭州特色的文化创意经济发展之路。

城市文化建设,需要新的“城市文化资本论”。文化产业要“无中生有”和“有中拉长”:“无中生有”,是通过创意设计,生出文化产业和文创产品;“有中拉长”,则是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文化附加值。文化不是标签,而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文化对产业有强大的渗透力和提升力,它可以创造海量经济价值:

早在2012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就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2015年实现翻番,达到2232亿元;2018年达到3347亿元,创下新高,成为了重要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22年,将打破5000亿元的大关。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在诸多领域表现突出: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传媒影视业、文化会展业、信息服务业、艺术品业、文化休闲旅游业等等,杭州绘就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创意画卷。

如今,杭州文创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设计资源和创意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向杭州,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持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底蕴,文明是升华。

经济发展,支撑起文化的大厦。华为任正非曾形象地说,一个国家的硬土地是铁路、公路、水泥、城市建设等各种基础设施,但硬土地上长不了庄稼,就像戈壁滩一样;还需要有文化、哲学、教育等等上面的黑土层,黑土层厚一些,就能长很多庄稼。

英谚云:“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不可失去莎士比亚。”岛可失,莎士比亚不可失。莎士比亚们构成了文化“软实力”,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过去我们习惯于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应该更多的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让“莎士比亚”们登场。经济好了之后,一定要反哺文化、涵育文化。杭州不仅要有“满陇桂雨”,还应该有“满城书香”;杭州是卓有成就的“会展之都”,同时要着力构建“演艺之都”;杭州需要“一湖一河一江”的天开图画,也要成为诗歌名城、书画名城,让诗人和画家们用激情的钥匙打开文化秘境中的斑斓画卷……这样的“文化唱戏”,是文化赋能经济,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认同。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需要一种“居下临高”的态度。尊重文化和文化创造,就要尊重文化人才、吸引文化名人。杭州聘请莫言等一批名人大家担任“杭州文艺顾问”,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脉献策。文化创新的关键要素,不仅仅在于广阔的文化市场,更重要的是文化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以及人才的全球化开放流动。人才是种子,要相信种子的力量。2017年12月9日,首个“国字号”的“中国网络作家村”落户高新区(滨江)白马湖畔,这是尊重、吸引、汇聚网络创作人才的大胆举措。在创造一流物理空间环境的同时,出台一套完善的扶持政策,全力打造一个集网络文学作品创作、项目孵化、版权交易、作品改编、互动交流、影视动漫游戏衍生开发等完整的文化产业生态链,建设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发展核心区。著名网络作家、多次登上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榜首的唐家三少,被聘为“中国网络作家村”首任“村长”,他和管平潮、月关、蝴蝶蓝、猫腻等“大神级”网络作家,成了首批村民。管平潮为此拟就一副对联:“三生有幸左倚青山冠白马,十年无忧后凭碧水隔红尘。”相信网络作家村的村民们,会将网络写作的大戏唱得越来越精彩。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需要一种“固本铸魂”的努力。离开了“培土”“固本”的基础工作,就难以真正“铸魂”。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店小二”们的服务能力,集聚优质资源要素,厚植文化的“黑土层”,为文化人才提供成长的沃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提供好的制度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好的政策扶持,好的激励机制。杭州市每年开展文化精品工程项目评选,扶持奖掖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创作项目,这成为进一步推动杭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载体。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需要一种“根部滴灌”的劳作。文化的“根部滴灌”,就是向细部渗透。2019中国大运河国际钢琴艺术节暨郎朗杯钢琴大赛的举办,这是一种“根部滴灌”;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已产出四个成果——一首钱塘江歌曲《潮起钱塘》、一套《钱塘江诗词选》(上下册)、一张《钱塘江历史文化旅游导图》、一本《流水的盛宴——诗意流淌钱塘江》,这是一种“根部滴灌”;在孙权故里——富阳龙门古镇,已连续两年在春天举办“百花节”,彻底带火了“古镇游”,游客创下历史之最,这是一种“根部滴灌”;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同步办好“知味杭州”亚洲美食节,制作好每一道美食,弘扬杭帮菜文化,这也是一种“根部滴灌”……

有了经济好舞台,文化才能上演一出出好戏,最终必然会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文化,是镌刻在杭州这座天堂之城中美丽而隽永的基因。杭州市委决策部署“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要建设“一城”——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要打造“一窗”——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要做好“六大行动”——拥江发展、三化融合、文化兴盛、民生福祉、改革攻坚、强基固本。其中的“文化兴盛”内涵丰沛:强化“最美杭州人”主题宣传,深化实施“城市记忆”工程;高起点规划建设以钱塘江杭州段为轴线的“之江文化产业带”——集中发展数字文化、影视文化、艺术创作、动漫游戏四大产业;加快推进“以文化人、以文铸城、以文兴业、以文惠民”,在延续历史文脉中当好“薪火传人”,在打造文艺精品中讲好“杭州故事”,在推进多样共融中放大“最美效应”,不断提升杭州文化竞争力影响力,从而让杭州更有人文情怀、更具文化底蕴。

任何一种文明都是流动的、开放的,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在各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文化生产也必然会走向世界,从而产生更大的竞争力。世界是平的,在世界的横断面上,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需要在全球化时代确立自身的文化坐标;有了自身的坐标定位,才能赢得世界性的文化认同。

文化要大发展,思想要大解放,交流要大开放。如果没有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不断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求新的理论总结、不断开放的交流互鉴,那就不会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文化需要交流,交流让文化多彩;文明需要互鉴,互鉴让文明丰富。城市国际化,离不开文化的国际化;文化的国际化,需要走出去、引进来,从而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是一个名称很长的协议:《中国杭州市与意大利维罗纳市在各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名录的遗产地之间进行推广、开发和共享的友好关系协议》,于2019年春天签署。维罗纳市文化底蕴深厚,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杭州是爱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之地,维罗纳则孕育了莎士比亚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伟大爱情。两地“结对”,将围绕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遗产地文旅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等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

最“艺”是杭州——2019“西湖之春”艺术节中,有一场交响音乐会,演绎了马勒的《G大调第四交响曲》,以此纪念马勒逝世108周年。中国的指挥家余隆、来自德国慕尼黑爱乐乐团的首席洛伦茨·纳斯图里克、旅居奥地利的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联袂奏响了一个中西合璧的“马勒之夜”。

2019年5月31日,中国首个大地艺术节项目——“桐庐大地艺术节”启动仪式,在文保古建筑钟氏大屋举行。“大地艺术节”是世界知名的艺术IP,出自日本“艺术振兴乡村之父”北川富朗,他创立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为古老的乡村带来现代色彩。“越后妻有”是日文地名,意为“被白雪覆盖的村落”。“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已然成了全球公认的以文化艺术带动地域振兴的经典案例。而今,“没有屋顶的美术馆”大地艺术节在杭州桐庐扬帆起航;桐庐乡村,有望成为未来的文艺打卡地。

2019年6月1日,杭州富阳第8个“公望富春两岸文化周”启幕。20年前的1999年,海峡两岸书画家在富春江畔举行了一场盛况空前的《富春山居图》圆合雅集活动,具有开创性意义。2011年6月1日,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剩山图”部分从浙江博物馆前往台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无用师卷”首次实现合璧。如今的雅集,两岸文艺界人士欢聚在一起,共绘富春、共唱富春、共话富春……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决定生活的质量与族群的命运。美好生活的一千种可能,都要靠文化造就。迈向美好未来,需要文化文明力量。面向未来,杭州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砥砺前行,努力建设好国际化、世界级的文化名城、文化强市!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吴山平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幸福村里的“幸福经”
· 市领导接待群众来访
· 城市大脑“双月攻坚”成果发布暨下半年工作推进部署会举行
· “亲清在线”平台全功能揭开真容
· 杭州蓄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 下城区助力贫困山区女性自强奋进
· 杭州市代表团赴恩施州落实扶贫协作工作
· “大下姜” 生长记
· 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 “闭关”七年,杭州南站澎湃归来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明年竣工
爱你久久共迎百年
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