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市宣传网>动态信息
 
钱江潮涌浪花新
2018-12-25 08:31

40年壮阔东方潮,40年铁笔写春秋。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二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从1978到2018,40年风雨前行,在这场科技长跑中,位于东南沿海的杭州,镌刻下令人惊叹的巨变——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资本逐鹿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厚积薄发;知识产权逐年增长;科研人员纷至沓来;创业创新成就斐然……

这些变化,源于这片创新沃土。从“钱江科技潮综合工程”到杭州高新区的筹建;从敢于“坐冷板凳”的企业到杭州的全域创新,杭州这部厚重的创新史,犹如千里钱江的滚滚浪潮,从未停歇。

“钱江科技潮综合工程”

东方风来满眼春,回望春色花满园。

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传遍大江南北时,杭州的企业家们早已蠢蠢欲动。现在回头去看,这句话带来的变化,可谓“春色满园”。

这一点,时任杭州市委书记李金明感受尤为明显。1995年10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科技大会上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经济建设进程》的部署。

如何贯彻执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在李金明的记忆中,最具象征性的事件就是杭州实施了“九五”科技发展计划和“钱江科技潮综合工程”。

虽时隔多年,但李金明依然记忆深刻,他说,“钱江科技潮综合工程”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小康进程的兴农工程、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先导工程、以高新技术改造嫁接传统产业的产业升级工程、加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城建科技工程、重点培育跨世纪科技人才和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跨世纪科技人才工程。

“通过钱江科技潮综合工程的实施,很多产业都得到了提高。比如,电子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杭州数据通信网络建设名列全国前茅;杭州电信在继北京、上海之后开通了第三个公用国际计算机互联网节点;杭州制氧机集团建成了全省首家计算机光纤网络系统;杭州银行卡信息交换系统发展很快,一些大的商场基本实施电子化……”

正是因为“钱江科技潮综合工程”的实施,各种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说起这些变化,李金明如数家珍,“普康生物技术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被列为1995中国科技界十大新闻之一;浙江大学半导体直拉硅单晶荣获中华之最;杭州膜分离技术荣获金奖;杭州松下电器开发的产品首次返销日本……”

在李金明看来,“钱江科技潮综合工程”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具体化,推动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之一句话,杭州的GDP“科技含量”高了。

从“文三街”到杭州高新区

1999年,阿里巴巴还是文一西路湖畔花园小区里的小企业,很不起眼,后来的发展让李金明有些意外。

而就在距湖畔花园几公里外的“文三街”,此时已是远近闻名的“电子街”了。在这里,不仅集中了以颐高为龙头的11家IT卖场,还集聚了以东方通信为代表的1600多家高新企业,还有以浙江美承为代表的近千家IT经销商和以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为代表的13家创业园。

也就是在这里,杭州孵化出了东方通信、阿里巴巴、浙大网新、信雅达、海康威视、同花顺、泰格医疗等十几家上市公司。

文三街的溢出效应也逐渐显现出来,附近出现了百脑汇、昌地火炬大厦、文三数码大厦、东方通信大厦等一批和电子通信相关的产业群。眼看着,这条街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了,哪里去寻找新的空间?

当时,像UT斯达康的几个海归回来创业,从几个人和几十万元资金开始,凭借一部小灵通赚得盆满钵溢,国人几乎人手一部小灵通,UT年产值曾高达27亿美元,跻身世界通讯设备十大制造商。

“这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杭州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很大,很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却很慢,而沿着文三街这边发展很难规划,于是市里决定让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过江,从文三街搬到了现在的滨江区。”

这一搬,搬出了新天地。网易、阿里巴巴、海康威视、东方通信、大华股份、华三通信、吉利汽车等一批大牌高新技术企业陆续落户,并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及应用等产业形态,这也促进了杭州高新区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全省名列前茅。

“1995年以来,高新技术总产值、技工贸总收入和利税总额,每年以接近翻一番的幅度增长,人均创税利的数量居全国53个同类高新区的第三位,产业规模成倍增长。”杭州高新区(滨江)相关负责人说。

“杭州高新区的发展,得益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化。九十年代后期,科技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已达45%左右,再一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从“坐冷板凳”到“头部企业”

贝达药业最早就是滨江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不过那时候它还在实验室里。

2002年,借着国家鼓励留学生回国创新创业的东风,留洋10年的丁列明背起行囊,与几位合伙人一道回国创业。第二年,“贝达药业”成立,开始追逐“做创新药”的大梦想。

在滨江实验室里,贝达药业研究的第一个产品就是盐酸埃克替尼,这是我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2006年开始临床试验后,需要自己的生产基地,贝达药业迁到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一个40亩的老厂区里,贝达迎来了化茧成蝶式的蜕变。

回忆往昔,丁列明说了八个字,“条件简陋,困难多多。”当时大环境上很多企业都在做仿制药,没人相信、也没人愿意去做创新药。“初出茅庐的我们曾经不被行业、专家认可,国内大医院也并不接受和认同我们的研究。”

2008年,贝达进行盐酸埃克替尼三期研究,资金链断裂。“那一年,我经常去上海,一周要跑好几次,但是还是没找到钱。”他给余杭区政府写了报告,得到1500万元的帮扶资金,解了燃眉之急,方才得以在第二年顺利完成三期临床研究。

在克服技术难题、无休止试药及资金链断裂、背负上千万元人民币等无数“生死劫”后,贝达成功了!2011年,“盐酸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成为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

从此,世界抗癌药研究的高峰上有了贝达的名字,之后贝达喜讯不断:

2012年,“凯美纳”被列入美国权威机构发布的新药研发年度报告,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机构认可的中国创制新药。

2013年,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全文刊发“埃克替尼”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并称其为“埃克替尼开启了中国抗癌药研究的新纪元,是国际肿瘤领域的里程碑”。

2016年1月,丁列明作为“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开发研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捧起了“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浙江省企业界荣获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也是在这一年,贝达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开启了资本市场的征程。

只有科技创新

才是最有效的投入

“这点投入,值了!”经过40年的摸爬滚打,科技创新已成杭州企业家们的共识,因为没有科技创新,企业就做不大、走不远。实际上,“这点投入”并不少,很多企业投入达到了当年销售的25%。

科研投入才是最有效的投入,不仅企业看到了,政府也意识到了。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杭州不仅加大投入,还给企业“店小二式”服务。据《杭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3.2%;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92.32亿元,增长23.2%。

如此之高的研发投入水平,给经济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力源。数字增长的背后,带来的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据市科委数据,去年杭州全市专利申请量75709件,授权量4222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为25578件和9872件,同比增长2.51%和14.17%,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占比达到33.78%和23.38%。发明专利拥有量43840件。

以新华三为例,在其900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40%,拥有6500多项专利,平均每个工作日专利申请量超过3件,是不多见的用技术占领国内外高端市场的创新案例。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发明专利从实验室或论文中“走出来”并实现了产业化,会是多大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40年来,杭商从“埋头干”到“建体系”,从“吃苦头”到“尝甜头”,从“游击队”到“正规军”,从“小作坊”到“头部企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趟出了一条新路来。我们坚信,杭州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发明创造,为经济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并在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记者手记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弄潮儿向涛头立。创业创新已然成了杭州这座城市又一精神坐标。

像贝达药业的这样企业,在杭州还很多。比如,海康威视、林东新能源等。如今,杭州不仅以壮阔钱塘江和绰约温婉的西湖闻名远近,更以“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跃升为全国创业“第四极”,仅次于“北上广”。

创业创新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去年9月,位于未来科技城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的之江实验室揭牌成立,汇集了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产学研力量,力争在5年内打造顶尖科学家、行业领军人才领衔的创新创业团队200个,使之成为一个 “互联网+”全球产业科技创新基地。

目前,“达摩院”已在杭州落户并注册。从技术成果来看,达摩院成立至今,已在国际顶级技术赛事上获得了近20项世界第一,研究成果开始赋能各行各业…… 创业创新的格局,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在杭城以西,一条全长33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雏形初现,这条大走廊串联起梦想小镇、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等创新大平台,一个技术、人才和资本高效对接的“类硅谷”生态已初见端倪。

在钱塘江南岸,杭州湾信息港小镇依托软件和信息服务、“互联网+”产业、人工智能等产业基础,顺势而为,“一个智汇港+X个智慧谷”的中国人工智能第一谷已初具雏形。目前已引进了科大讯飞、一知智能、浙大睿医等一大波人工智能领跑企业。

与之毗邻的大江东,作为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东起点,吸引了西子航空、杭齿等大型企业入驻,带去了航空、风电、汽车等一系列高端制造产业集群。一座集高层次人才、高端装备技术、主导产业高速发展的引智“强磁场”越来越明显……

创新创业风起云涌的另一面,是众创空间、孵化器的生生不息:

今年,杭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分别达105家和113家,其中7家入选2017年优秀国家级孵化器,占总数12家的58.3%;23家众创空间上榜2017年省级优秀众创空间,占全省总数的70%。目前,杭州市共有5家国家级双创基地, 3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30家国家级孵化器,其中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居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今年1月-6月,杭州新增市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79家,累计达1633家;推荐认定省级重点实验室9家。全市专利申请量4490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6367件;专利授权量2833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066件。

而体现在效益上的数字,更让人惊喜。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71.45亿元,同比增长12.3%,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4.2%,新产品产值率36.3%。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眼下,杭州已出台了“人才新政27条”、《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2018-2020)》《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等,通过培育创新主体,不断集聚创新要素,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报道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吴 静/文 记者 李 忠/摄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杭州在全国率先实现涉企证照类“零收费”
· 杭州国资首亮“家底”
· 115元,1小时44分钟,杭州到黄山杭黄铁路通车
· 杭州市市直有关单位及各区、县(市)新闻发言人名单及联系电话
· 杭州都市圈 六城携手铸华章
· 杭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办事“减负”
· 激荡四十年 数说杭州9
· 杭州版“中关村”正式开建
· 敬民之心谋改革
· 杭州为企业打造一流用电营商环境
国漫IP合作平台正式上线
我市干部群众热议庆祝改革开放40周 ...
四十位画家绘“40载上城”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