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市宣传网>动态信息
 
薪火相传化为炬
2018-09-27 08:24

1998年9月18日

传化集团成立浙江省首个私营企业党委

1995年4月,萧山组织部门批准传化集团成立党支部,18名党员有了“家”。

1998年9月18日,传化集团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成立党委的私营企业,拥有81名党员。

传化开启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实践历程。

这在1998年,是石破天惊的想法

许旺泉

时任萧山区委组织部组织科长,全程参与了传化集团1995年建党支部、1998年建党委的组建工作,2001年受组织委派借调到传化集团任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2013年起担任杭州两新党务工作者协会秘书长、传化集团党委顾问。

上世纪70年代,社会上对私营企业的认识还很不准确。徐传化富有经济头脑,跑东过西,朋友多人脉广,不仅组织村里剩余劳动力外出拉钢丝车、帮村民推销农副产品,还办液体皂家庭小作坊,在公社里很有影响力。当时我在宁围公社广播站当编辑,给公社大会写稿子、管扩音器,目睹了他每一次因为“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挨批的过程。

1986年,徐传化以村集体名义注册了“宁围宁新合作净洗剂厂”。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目前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要鼓励它们发展。”

1990年,宁围镇党委、政府把徐传化办的厂评为先进集体,将徐传化评为镇劳动模范。此事对徐冠巨影响极大,他说:“是一张奖状、一朵大红花鼓舞了我继续把企业办下去……办厂最初是为了给我看病、脱贫致富。父亲被评为劳模后,开始思考:企业作为社会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这算是传化对党和政府的初心吧。”

1993年起,传化规模不断扩大,徐冠巨安置和招聘了一批复员军人、转岗人员,发现这一群体尤其是党员的表现十分突出,但他们的党组织关系都挂靠在厂外党支部,参加组织活动多有难处。

徐冠巨当时就想建立党支部,让传化的党员们有一个“家”。这是很超前的想法。

谁来做党支部书记呢?徐冠巨想到了自己的小娘舅、党湾镇新前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苗裕华。

苗裕华很有威望。党湾镇下辖有20多个村,每次镇上开会传达中央精神,讨论工作,领导讲话之后让村主任们表态,苗裕华总是第一个开口,言毕,其他村主任立刻鼓掌:“好,好!”再无二话。

说来也巧,早在1991年夏季,全国开展了一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萧山市委组织工作队到党湾镇先搞试点,我刚好分到苗裕华所在的新前村,两个月的相处中彼此相当熟络。为了传化建党组织的事,苗裕华来我办公室聊了好几次,觉得有难度。

徐冠巨认为,除了便于党员员工过组织生活外,随着规模扩张,有党组织把握方向,私营企业的发展不会偏离政治方向,员工个人成长和企业壮大就有了更好的组织保障。

1994年,《萧山日报》上登了一则广告:传化要招一名秘书,做文字工作。

这条广告其实暗藏玄机:徐冠巨真正的想法,是找一个懂党建业务的人。我把广播系统的老熟人、党员孙利松推荐给了徐。

传化集团的党员们,十分坚决地向宁新村党总支、宁围镇党委递交了成立党组织的申请报告。对此,宁围镇党委慎重研究后批准了。

1995年4月,经过前期筹备,传化的党支部终于建立起来了,共有18名党员。

这“十八罗汉”,多是在“公家”待过的,年龄均在35岁以上,有从机关、国企退下来的,有从其他乡镇集体企业流动来的能人,有村干部苗裕华,有广播系统资深编辑孙利松,还有复员军人。

随着企业发展,员工队伍和党员人数增加,传化集团的党组织在规模上可升格为党委了。

同时,由于传化的党组织是设置在宁新村党总支下的支部,无法参加宁围镇的会议,对于上级传达的精神和指示,不能第一时间学习领会。而徐冠巨深刻认识到,企业与社会是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关系,成立党委,是时代对传化提出的新要求。

这在1998年,又是石破天惊的想法。

头口水很难吃。

萧山区委组织部门对于私营企业成立党委这一动作,非常慎重,提出三点要求:

一、私企成立党委,产值必须具备相当规模。

二、党员必须在80人以上。

三、必须要有一个负责具体党务工作的同志。

首尾两点,传化已经达到。难就难在第二点。

苗裕华一回去就开始给党员员工做思想工作,动员大家“亮出身份”,把党员组织关系迁到传化来。

想不到,数月之内,63名党员员工将组织关系迁进了传化,加上此前的“十八罗汉”,共有81名党员,恰好过了80人的“及格线”。

1998年4月,传化集团打报告到宁围镇党委,报告由下而上,最后被递交到省委组织部。在与各级党组织领导的交流中,徐冠巨总是这句话:“企业不能没有党的组织,企业更不能使党的建设原地踏步。”一句肺腑之言赢得了各级党组织的信任。

1998年9月18日,浙江省第一家私营企业党委,就在传化集团正式成立了!

2000年,时任总书记江泽民来视察后,“传化党建”迅速在全国出名了,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压力骤增。

2001年秋,我已经在萧山区发改局担任调研员一年了,突然接到萧山区委组织部领导的约谈:“传化集团有个重要岗位需要人:负责具体党建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徐冠巨认为你是第一人选。你愿意去吗?”

这一年我56岁。

要不要去传化?

我内心也有些忐忑,去征求一些老领导、老同事的意见。

结果,没有一个人支持——

“倷抠去!倷抠去!名气都依扭哉!”(萧山方言,意为:你不要去!你不要去!名气都没有了!)

“倷堂堂国家机关干部,介个好去私营企业的!”

当时,机关干部去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件丢份的事。

最终我还是去了。

原因有三。

第一,萧山区委一直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传化党建工作,视其为非公党建的一面旗帜;

第二,徐冠巨恳切邀请的话打动了我的内心,他甚至说:“老许,我对你比较了解,你对我的企业、对我老爸也很了解,你不要怕,来试试看,试得不好再回去嘛,允许有试错空间。”

第三,我参与了传化建立党组织的全过程,也很想在非公领域进行一些探索。

为了保障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又能使派驻干部无后顾之忧,萧山区委组织部还专门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我到传化的性质是借调,为期2年(谁知这一借就是11年),人事关系保留在机关,党组织关系迁到传化。

2001年11月1日,萧山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局、宁围镇等三方领导送我“风光大嫁”,入职传化集团担任党委副书记,开启了“杭州组工干部援建基层民企”之先河——如今,此举已是我市组织部门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的一项有力举措和长效机制。

党组织和经营组织是“命运共同体”

陈捷

浙江大学博士

传化集团党委书记

副总裁

在传化,党组织和经营组织是“命运共同体”,党委充分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在参与决策经营管理、团结凝聚员工、协调多方关系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1996年,私营企业还无法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在党支部的倡议下,传化创新式地在企业内部设立了“储蓄式”养老保险和“小病包干、大病统筹”的两项福利,前者性质类似今天的养老保险,集团、个人各出一部分钱,共同组成保险基金,按月缴纳,直到退休。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测算,这意味着,一个20多岁的青年人加入传化后,到他60岁退休,能一次性拿20余万元的养老金!

2001年前后,中央鼓励发展私营经济,肯定了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肯定私营企业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明确可把“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这极大地鼓舞了徐传化,为此他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于2001年9月7日,正式向集团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组织上将他列为培养考察对象,并指定许旺泉、孙利松为考察联系人。

传化的党员们在各岗位上身体力行,诠释了“党建就是生产力”——

“十八罗汉”之一的元老级党员王宝槎,1995年加入传化的,当时他还有3年就退休了,原本只想来“帮”一段时间,结果在会计岗位上一站就是10年。有一次出纳现金日记账与会计总账出现了0.15元的不符情况,财务部将300多张凭证来回核对了好几遍都未果,他一核对就揪出了问题。

2003年4月,“非典”严峻,市场上的消毒液脱销了,许多人不敢出门,党员韩烈梅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毒液运到医院等社会需要的地方……

多年来,传化员工的年离职率在8%以下,其中关键岗位的年离职率在2%以下,远远低于非公企业员工年离职率20%以上的统计数据。

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应当建在哪里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杭州解放思想,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在民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要求。

1992年3月6日,时任市委书记李金明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企业基层党组织要围绕深化企业改革,转换机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支持厂长按照《企业法》大胆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党的建设工作。”

1998年11月18日,市委书记李金明作出批示:“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应当建在哪里。徐冠巨讲得对,私营企业要发展,不能没有党员,没有党组织。”

在传化建立党委这件事上,杭州市委决策时,主要考虑以下四点:

一是根据党章规定,凡是有党员的地方都要建立党的组织。这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民营经济异军突起,规模从“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半壁江山”,党员开始大量流动,有的新单位没有党组织,接转关系出现了问题:有的自己保管介绍信,成了“口袋党员”,孩子没有家,失去了活动的阵地。新经济组织建立了党组织,党员的组织生活就能够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党员履行义务和权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党组织的负责人列席企业董事会议事,可以帮助企业把握方向,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的贯彻执行,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努力把党的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四是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对党组织活动大力支持。徐冠巨积极解决具体问题,提供经费、场地等,保证了活动正常开展。在传化党员队伍中骨干多、先进多、完成任务多、勇挑重担多、违纪违规少,如果说党建工作就是生产力,这是最具体的体现。

传化集团党建工作的做法,杭州市委组织部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宣传推广。据统计,截至2018年7月,全市近7万家非公企业共计建立党组织8899个,仅今年新建两新党组织就达579个,超全省新建党组织的1/4。新发展党员661名,占全省新发展党员的1/4。对暂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企业,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建立共青团、工会、妇女组织等手段,实现党的工作覆盖。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1995年4月,传化集团成立党支部的第一批“十八罗汉”,比起1999年马云领衔“十八罗汉”创建阿里巴巴,还要早上4年。

在互联网经济还未抵达、还来不及搅动一池春水的峥嵘岁月里,以徐冠巨为代表的创业者、以传化集团为典型的非公企业群体,已经坚定不移地选择了航道。

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当年的改革者们回望过去,还原“传化党建”,是一次摧枯拉朽的头脑风暴,是一次“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躬身实践。这一趟在大雾中艰难前行的旅程,作为记录者,我一路分花拂叶、拨云见日,感同身受了涛声依旧的热烈沸腾,耳闻目睹了一以贯之的“中流击水”,同频共振了初心不变的澎湃如昨……

大时代大浪潮中的弄潮儿们,因为相信党的科学理论,继而看见信仰信念的力量;因为相信党的变革创新,继而看见与时俱进的力量;因为相信党的宗旨意识,继而看见使命担当的力量;因为相信党的道路选择,继而看见未来发展的力量……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徐冠巨们不断搏击惊涛骇浪的四十年,是传化们昂首挺胸迎战霜冻雨雪的四十年。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创新创业之梦从未在之江大地上退热。

风物长宜放眼量。无论走到多远,也不要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起步。今天,当梦想照进现实,人们理应温故梦开始的地方: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在创业创新之都杭州,传化党建的动人故事,无疑是我们再出发、谋新篇的最佳入口。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记者 孙磊 视频/司春华 制图/焦俊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市第十九次团代会开幕
· 服务一一六 建功新时代
· 当好杭州文化的“薪火传人”
· 亚运会历史掀开杭州新篇章
· 浙大校友缅怀林俊德
· 中秋小长假 杭州接待外地游客223.68万人次
· 钱塘江文化节好戏连台唱
· 杭州诗词大会决赛即将打响
· 归侨博士丁列明的“药神”之路
· 村里来了位“双硕士”书记
五星红旗飘起来
云栖大会开幕
“一场两园”,打造社区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