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市宣传网>动态信息
 
一夜和风春雨来
2018-08-27 08:28

1981年8月

杭州西子电梯厂注册成立

1981年,刚刚成立的杭州西子电梯厂只有十多名员工,营业收入52万元,贡献税收2万元;2017年,已是中国企业500强的西子联合集团有员工近万人,营业收入达269亿元,贡献税收超20亿元。

借改革开放的东风,这家诞生于杭州市江干区的乡镇企业,实现了从造电梯迈向造大飞机部件的跨越式发展,摘取了制造业皇冠上那颗最耀眼的珍珠。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西子联合的蝶变,是杭州乡镇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乡镇企业崛起,杭州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先行者。

从乡镇企业到跨国公司

西子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按词典解释,“乡镇企业,即指由农民举办的集体、合作、个体企业”。

我国乡镇企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前身叫“社队企业”。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3月,中央4号文件将“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并指出:“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国营经济的重要补充。”自此,乡镇企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为后续杭州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土壤与养分。

1976年9月10日,时隔多年,王水福依然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这一天,他接到了厂里的通知:放下手里的算盘,去一线生产车间。这一年,王水福17岁。

恐怕王水福自己也想不到,从那一刻起,他会创造一个代表杭州制造甚至中国制造的、年产值达几百亿的“西子系”。

当时的笕桥镇,可以说是杭州乡镇企业的一个摇篮,当地是一个以生产丝绸、茶叶等杭州特色传统产品而闻名的小镇。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而来,传统行业也焕发出勃勃生机,产量越来越大,而工厂内产品的搬运成了亟待解决的大难题。

王水福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农民后代,早在80 年代初,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大思路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他预感到,改革开放必定会带来城市建设的大发展。“没有电梯就没有高楼大厦”,是高楼大厦就必定要有电梯。

他的预感是对的。

有一天,一家茶叶仓库的负责人带着他重金买来的电梯生产图纸找到花园农机厂,希望代加工一台电梯。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全中国总共也只有不到一万台电梯,许多人甚至连电梯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让一家小小的农机厂仅凭几张图纸就要造一台电梯出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当时,作为西子电梯厂前身的花园村农机厂,只有百来平方米的厂房,只是个搞些修修补补的小铁铺,要搞电梯生产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王水福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凭着干就要干好的决心,和伙伴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干开了。没有厂房,在露天搭起临时篷;没有设备,就到大厂去购置“退役设备”加以改造;没有技术,就到大工厂去做义务临时工“偷拳头”。王水福和他的伙伴就这样凭着聪明才智和苦干精神,学到了一些本领,终于在1981年初夏,花园农机厂生产出第一台电梯, 这台手拉交栅门货梯安装于浙江省土特产公司。

接下来的事情显得水到渠成,杭州西子电梯厂注册成立,王水福出任厂长。那一年,王水福年仅26岁。

王水福曾在一次访谈中坦言:“那时我哪懂什么电梯呀?现在想来都有些后怕,要不是因为年轻气盛,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发展机遇,真不会有那么大勇气进入电梯行业。那时这个行当连行业标准都没有,基本是外资企业的天下,如果是现在,我绝对不敢贸然进入的。”

王水福一直在默默蓄积着力量,不断地带领着企业改良电梯制造技术。1988年,王水福和他的团队成功试制了第一台自动扶梯:1989年9月,西子第一台自动扶梯成功安装于杭州百货大楼,西子成为国内第一批自动扶梯生产厂家。

十年蛰伏,厚积薄发。1992年,这个春天终于在一位老人发表的“南方谈话”后萌芽,杭州西子电梯厂以先行者的姿态,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上升通道。

1993年,西子第一台电梯运往越南;1994年10月,浙江西子电梯集团公司成立;1997年,杭州西子立体车库有限公司成立,并成功试制西子第一台立体车库……

从一家农机厂完美蜕变为中国500强企业,以西子为代表的优秀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顽强而艰难地在市场中站稳了自己的脚跟,进而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当时任杭州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谢春山感慨万千:“杭州当年那条红火的机场路上,许多乡镇企业已经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被‘淹没’,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西子联合、万事利等,都是在一轮轮改革的历史洪流中,始终坚持创新,坚持质量为先,最终从乡镇企业成功转型为中国制造业的典范。”

数字的背后

是那个时代最生动的记录

上世纪50年代之后,浙江省等长三角沿海地区陆续出现了社队企业,这是乡镇企业最早的雏形,1984年中央4号文件正式提出发展乡镇企业的概念后,浙江省以及全国乡镇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同志为乡镇企业“一锤定音”:“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企业,异军突起……”

思想解放,永远是杠杆;改革创新的脚步,再也停不下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国人的思想,也为乡镇企业加快改革发展带来了更为强劲的东风。“当时,如小平同志所言,乡镇企业的发展可谓异军突起。我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初,杭州的乡镇企业数量已经占了全市的半壁江山,可以说是全市工业企业数量两分天下有其一。”谢春山回忆道。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加上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回落。不改革,乡镇企业已没有出路。当时的杭州,市委市政府就向乡镇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要从两分天下有其一,发展到三分天下有其二。一场以所有制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改革迅速展开。

历时5年左右,这项历史性任务基本完成。随着绝大部分乡村集体企业的转制,加上农民自办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拔节而生、迅速壮大,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回忆过往,让谢春山最难忘的,是杭州乡镇企业抓住多次改革机遇,赢得了两个发展高潮和一次脱胎换骨:第一个机遇在1984年,在中央4号文件鼓舞下,乡镇企业全面施行经营承包制加用工合同制、浮动工资制和干部聘用制等先进制度,催生了乡镇企业连续四年大发展的第一个高潮。第二次机遇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杭州的乡镇企业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一边深化改革,一边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出现了第二个发展高潮。第三次机遇是党的十五大后,杭州全市加快乡村企业转制和非公经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现代企业制度,乡镇企业由此脱胎换骨,逐步成为适应市场规律的独立经济主体。

进入新世纪,乡镇企业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但乡镇企业的痕迹,并未消失,如今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牌子下面,以乡镇企业局为前身的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赫然在目。

沉舟侧畔千帆过。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这批优质的乡镇企业很大一部分成为如今民营企业的前身,这批企业家也成为了杭州乃至中国经济版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推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不断前进。

记者手记

乡镇企业厂长、农民企业家——他们的称谓中总是带着点泥土的味道,事实上,他们看上去可能是土巴拉几的,整个像刚从耕地里插完秧回来。

但是,正是这群充满乡土气息的人,完成了从一无所有到乡镇企业崛起这一伟大创举。它的异军突起和蓬勃发展,在杭州,在浙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经济力量,正如有乡镇企业家所说:“乡镇企业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经济。”

杭州乡镇企业风风雨雨的发展史,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而其兴衰存亡都有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和根源。

历史是一条前后相继的河流,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有机的统一,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几千年来,奔腾不息的钱江大潮目睹了两岸人民的苦难和忧患、求索和奋斗。今天,她见证了杭州人民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豪迈。

声音

谢春山(时任杭州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 

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杭州乡镇企业的发展异军突起,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四靠:首先是靠政策,当时国家和政府连续出台鼓励乡镇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乡镇企业发展迎来巨大的政策利好;其次是靠机遇,因为那个时候工业基础薄弱,这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起步阶段发展和上升的空间很大;然后是靠创业的精神,那个时代发展起来的西子电梯厂、万向集团、万事利等这些老牌杭州企业身上的创业精神可以说是可歌可泣的;最后一点是靠坚韧不拔的工作方法。

当时,为了鼓励乡镇企业发展,市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说,乡镇企业的技改项目允许税前还贷。如此一来,就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加快了企业更新换代的这个速度。

其次,我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跟杭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是一个互为因果关系。发展外向型经济光靠国有企业的产品出口是不够的,乡镇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类更丰富,因此可以好中选优,原来是解决人无我有,如今可以实现人有我优,那么在优的前提下,就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基础条件。

反过来说,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升级换代和进一步提高。在我的印象当中,凡是有出口或者是由中外合资的企业,一般来说都是基础比较好的企业。比如万向,是乡镇企业的排头兵,当时是单一做万向节,为了确保质量能够满足出口标准,万向集团曾经跟美国的通用公司合作。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工艺和标准,企业也随之不断升级。

当然了,他们的成功跟老一批企业家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是分不开的,像鲁冠球、沈爱琴、戴天荣……他们的离世我感到很可惜,他们身上艰苦创业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王水福(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

从农机厂到造飞机,我们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

我们西子是杭州比较早的一批乡镇企业,从最开始的十多名员工,营业收入52万元,到去年(2017年),我们已经实现营业收入269亿元,成为中国企业500强,拥有员工近万人。

1992年南方谈话后,我们的民营经济开始高歌猛进。自然而然,我们西子电梯厂也进入高速发展的上升通道。但繁荣背后,我始终保持着危机感,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到由于社会普遍崇尚洋品牌,部分单位甚至拒绝国产品牌电梯参与竞标。

不过确实,那个时候中国本土的电梯企业,没有一家掌握核心技术,一切核心零部件都依赖进口。因此,我就暗下决心:西子要发展,一定要掌握电梯制造的核心技术。

如今,我们不仅实现了对进口核心部件的替代,而且让全球十大电梯品牌都用上了西子生产的电梯核心部件。真正实现从“中国装”变成“中国造”,这可能是我最值得夸耀的事。

当然,我们企业能一步步发展起来,离不开背后那个开明而有作为的政府鼎力支持——“放水养鱼”,这给了我们企业家很大的空间。同时,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政府都大力支持。

杨轶清(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商博物馆馆长)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时代是光荣而伟大的

杭州可以说是比较早出现乡镇企业的城市之一,杭州的乡镇企业在省内甚至国内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路发展十分稳健,这是有历史和现实的深层次原因的。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萧山、余杭、富阳等几个县区早期的社队企业就比较领先,社队企业当时是有正式法律身份的合法企业,很多后来知名的乡镇企业都是从社队企业脱胎而来。例如万向集团起步于1969年,万事利集团发端于1975年。这些在人民公社时期起步的社队企业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简单来说,改革的绿灯还没亮,他们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其次,杭州当时出现了一批知名的乡镇企业家,例如鲁冠球、沈爱琴、方雪木……他们起到了强大的示范带头效应和激励作用,带动了更多企业经营人才的涌现,为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积累了人才基础。

最后,党和国家的鼓励政策也起到了极大的引导作用。80年代早期,创办企业率先在农村放开,城市反而晚于农村,农村的集体制经济率先爆发出强大的能量。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功不可没,比如1985年,省委省政府正式发文号召向鲁冠球同志学习,这些都极大促进了乡镇企业潮。

那个年代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的浙江省百强民企,相当部分都是从上世纪优秀乡镇企业改制改组而来的;此外,后来的很多优秀企业家都有过在乡镇企业任职的经历和体验,实现了人力和资本的原始积累。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敖煜华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西湖大学开学
· “国际滨”欢迎您
· 第四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在杭开幕
· 新时代的“萧山之问”
· 大风起于青萍末
· 杭州立法保护“湘湖”
· 高校师生进农村文化礼堂
· 着眼富阳全区域 聚焦主轴富春江
· 公用车辆带头礼让 擦亮文明城市“金名片”
· 余杭精准帮扶恩施咸丰
钱塘江南岸的“少年宫”力争下月开放 ...
不忘初心 “医”路同行
杭玻集团产业转型开拓新天地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