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市宣传网>动态信息
 
行走余杭看变化 美丽乡村展新姿
2018-07-25 09:08

走读余杭美丽乡村(一)

黑鱼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千亩荷花争相斗艳;废弃礼堂整治一新,吸引了文创产业落地生根;高围墙改了,如今庭院内外美景尽入眼帘……这些都是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

去年,余杭区启动了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出台了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计划用3年时间,创建成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创建10个美丽乡村示范镇街、10个美丽乡村精品区块(线路),实现规划保留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全覆盖。

一年过去了,随着余杭美丽乡村建设引向深入,如今余杭的农村变样了!那么美丽乡村建设到底给余杭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生活环境变“美”了

赏荷花、观旗袍秀、品荷宴……夏日千亩荷塘视觉盛宴在运河街道新宇村拉开大幕。

新宇村紧邻京杭大运河,水乡资源丰富。黑鱼养殖业曾作为新宇村的特色产业,因其带来的水质高污染、收益低效能差等负面影响,与周边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形成极大反差。“通过实施千亩莲藕生态种植项目,新宇村旧貌换新颜,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新宇村书记姜建明说。

环境整治是余杭区“美丽乡村”创建的首要任务,也是余杭基础环境整治的重点。去年8月,余杭区确定了环境整治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的要求,部署开展全区美丽乡村村容环境秩序整治提升行动,以清理各类堆积物、拆违拆旧、通透式围墙改造、垃圾分类等为重点,着力优化村容环境。今年,结合美丽余杭建设,按照基本无暴露垃圾、基本无违法建筑、基本无不雅建筑、基本无裸露土地、基本无乱堆乱放、基本无乱贴乱挂等“六个基本无”的标准,余杭农村大力推进基础环境整治。

截至目前,余杭区第一批41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村基础环境整治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并完成道路整修30多万平方米,绿化建设35万平方米,通透式围墙改造7万米,安装路灯3520盏,立面整治15万平方米,梳理强弱电杆线4.1万米,休闲游步道、公共活动场地、生态停车位等一大批公益设施相继建成。通过整治建设,村容环境变美了,基础设施更好了,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大大提高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在“大花园”、“大景区”的蓝图下,余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参照A级景区村庄创建标准,积极对标全面提升景区村庄整改。以景区的理念规划乡村,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村庄,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一方面,注重“一村一品”文化建设。如,塘栖镇河西埭村的皮影文化、中泰街道紫荆村的竹笛文化、百丈镇溪口村的竹艺文化等。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生态停车位、标识指引系统、智慧景区、特色游步道、主题文化长廊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做优环境、做美节点,促进农旅联动发展。今年,余杭区计划培育45个A级及以上景区村庄,其中AAA级景区村庄10个。

组织战斗力“强”了

“村长,我家有块老石板,做墙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用一下?”“我家有块老木板,设计的时候要弄进去,蛮好的呀!”……

通过与村民的沟通交流,结合“禅茶第一村”特色,径山村村长俞荣华亲自设计了接地气的围墙整治方案。“我们在围墙建造的时候用了老底子泥巴墙的设计模式,同时采用本地竹子、块石等乡土元素来打造围墙,改建完后庭院的空间有了提升,整体的建筑风格也更具禅茶特色。”俞荣华介绍,“很多建议也多是我们村干部在例会上提出来的。”

径山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采用了每周一例会制度,所有在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都会在会上进行分析解决。如,在径山村门牌设置的问题上,去年新进班子的年轻成员马春强提出结合家风家训、禅茶文化等进行设置。

此外,为破解美丽乡村建设期间对相关技术的不专业问题,径山村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建设进行现场把关。

随着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的深入,余杭区第一批41个创建村变得愈发积极主动,村级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干群关系日益密切。

如,前溪村组织村干部、组长代表去周边美丽乡村做得好的地方考察学习,开拓眼界,把先进经验和特色亮点融入到精品村建设。又如,百丈镇半山村通过召开村民小组组长、代表及党员会议,成立独松精品区块工作小组,推进宣传“以奖代补”激励政策,大力提高区块内农户自主创建意识,并邀请专家向村民传授如何打造富于半山特色美丽乡村的建设方法和建议。

此外,各创建村都将规划方案和建设内容在村内公布,听取村民意见建议,部分村还组织了以老干部、老教师、老工匠为主的乡贤智囊团,为项目建设献言献策;通过修订村规民约、组织圆桌会、茶话会、打茶围等活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设置了最美家庭、最美婆媳、美丽庭院示范户、荣誉村民、优秀党员等一系列评比活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创建氛围,各村组织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

群众支持度“高”了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造福村民的民生工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余杭区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的示范作用,让“美丽乡村”的意识深深植入到普通群众的心中,老百姓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形成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行动的良好活动氛围。

“先拆我家的墙好了!”在瓶窑镇奇鹤村王家弄围墙改造时,农户韩念先率先示范,主动向村委提出第一个拆除自家围墙,并提出将自家的围墙作为示范典型,为周边的农户做好样板。同时,他还向周边农户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益处,对于有抵触情绪的农户主动进行讲解并邀请其参观自家新建的围墙。有了韩念先这样的示范带头人,周边农户对于围墙的改造犹如吃了定心丸,纷纷主动支持和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为奇鹤村打造成为美丽迷人的家园共同努力。

在崇贤街道,杭州三家村藕粉厂投资20万元,主动承建三家村藕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以丰富三家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内涵;三家村港沿线综合整治时,三家村6组的童新民家整治后无偿供村里使用,修缮后房屋计划改造成农家书屋。在仁和街道普宁村,企业主在村民公园建设中捐赠建造了一座休憩凉亭。

在百丈镇半山村,王吉云和王小贤两位企业主积极配合政府帮拆工作,主动拆除了自家“低散乱”企业厂房,农户也踊跃签署《美丽乡村独松精品区块建设户主决议》,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从“要我做” 变为“我要做”,群众“主动要求”、“主动申请”、“主动拆除”……一系列的“主动”凝聚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余杭,老百姓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度、认知度、参与度正不断提高。

据统计,2017年至今,余杭区各批次美丽乡村创建村共计组织村民义务劳动12万余人次,累计完成拆除违章建筑和不雅观建筑6000余宗,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清理暴露垃圾和堆积物12万余吨,农村面貌明显改善。目前,村民的当家意识逐渐增强,群众参与度不断提高。

乡村产业更“旺”了

7月21日,中国传统材料图书馆在黄湖镇青山村开馆,内含非遗手工艺传统材料陈列、设计类图书展示、概念销售店三个部分。很难想象,如此具有文艺气息的地方,此前却因破败不堪,而被人遗忘。

“这里原是废弃的东坞文化礼堂,经过这次改造,焕然一新成了图书馆。”青山村书记俞祖根说。该馆由青山村引进的文创企业——“余杭区当代艺术设计中心”设计。此前,“余杭区当代艺术设计中心”占地3500平方米的厂房也已在青山村投入使用。预计这些文创项目可以使青山村村级集体经济每年至少增收30万元以上。

“设计中心有100多位国外设计师,他们多会住在青山村,这不仅带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也促进了村民增收。”俞祖根说,村里的农家会被租用成设计师公寓,农户的院子由设计师亲自设计。

融入文创元素后,青山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村级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此外,青山村大马湾景区的创意休闲度假酒店正在有序推进,一期计划投资5亿元。接下来,青山村还将鼓励村民开办微民宿和农家乐。

青山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只是余杭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促进村强民富,助力乡村振兴。”余杭区农办副主任孙金星说。

在余杭东部,塘栖镇丁山河村利用自身资源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在八庄我们把旧丝厂改建成海峡两岸美丽乡村产业园,落成后可入驻25家企业,其中一期将于今年8月开园,届时台湾月子餐、浙江乐漫土等企业将精彩亮相。”丁山河村书记沈如标介绍,预计该产业园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200万元。

同时,丁山河村的14幢杭派民居将被打造成精品民宿。原丁山河小学正在改建成为“乡村学堂”,今后这里将作为美丽乡村产业建设的配套,培训乡村解说员、民宿服务和糕点师等人员。

丁山河村生态资源优越,位于丁山湖腹地,塘超小径穿村而过,是塘栖水韵风情线上的重要一隅。塘栖水韵风情线是余杭区加快推进塘栖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塘栖“名山、名湖、名镇”旅游中轴线重要举措。接下来,丁山河村还将建设五个主题亲水项目和五个乡村旅游节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余杭村民的美丽家园将打造成为老百姓自己的度假花园,乡村的美丽将转化为百姓获得增收的新方式。不仅为当地群众营造了幸福生活美好家园,还将带活“美丽经济”,乡村旅游、农家乐、乡村民宿、农村电商等绿色产业应运而生,为村民提供更多创业增收的机会。

编后语:

乡村的变化“在路上”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目前,余杭区已启动实施127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其中第一批41个创建村已实现亮点示范、全村整洁的目标,第二批52个村计划于8月上旬开工,第三批34个创建村(社区)将于9月底前开工建设。同时,大径山、中泰、瓶窑、良渚、塘栖等精品区块(精品线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余杭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是全域美丽、全民幸福。要让乡村变得又有“高度”又有“宽度”,余杭仍将“在路上”不断努力前行。

如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推进?余杭区已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在现有创建基础上,余杭区正谋划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提质扩面工程。围绕把每一个乡村做成开放式主题博物馆的目标,按照精致精美、特色韵味的要求,依托各村自身优势和产业定位,聚焦美丽文化和美丽产业,融入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以村庄文化品牌构建、特色风貌塑造和资源优势凸显为重点,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主题品牌突出、美丽经济激活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钟卓嫣 沈鹏阳 郑浩 图/余杭区农办提供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市委召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
· 杭州城市学研究战略合作推进会在市城研中心举行
·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蹲点调研报告
· 杭州首批10支职工(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成立
· 35公里大运河(余杭段)文化带保护开发启动
· 建德市全方位结对 帮扶黔东南州岑巩县
· 数据改变一座城
· 奋力续写新时代“八八战略”壮美篇章
· 新童谣大赛两个组别共100首优秀作品将迎来终极“PK”
· 2018“春泥行动”在建德启动
保卫蓝天,杭汽发提前迈入国Ⅵ时代
先进制造 从创新设计开始
首批杭州职工(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