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市宣传网>动态信息
 
2022年亚运会前 城北将崛起“运河新城”
2017-11-30 10:37

 小雨不湿鞋,暴雨不看海,城北又将多一块“海绵”

宣杭铁路绿化带效果图

图片由市运河集团提供

这两天杭州一波降温来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应了秋景,但不管大雨小雨,对一座城市而言,除了诗意,更是一种考验。

日前,有条动态在朋友圈中被刷屏:“2022年亚运会前杭州将基本完成运河新城的建设。”其中,运河新城的建设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海绵城市理念。“建成后它让新城在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让‘城市’有弹性、会吸水、会呼吸。”市运河集团工作人员介绍道。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是粗放式、破坏式的,海绵城市则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低,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又被称为低影响设计和低影响开发(LID)。”工作人员介绍道。

运河新城规划范围东至拱康路,西至巨州路(通益路)及京杭运河,南至石祥路,北至余杭界,规划面积约7.27平方公里。区域内水系发达,除京杭大运河外,另有12条河道,总河长达14公里。

运河新城的海绵城市建设,将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和自然条件以及防洪排涝、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构建起包含建筑小区、市政道路、景观绿地和中央雨洪调蓄系统在内的四级雨水综合利用体系。“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我们在雨天时,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让市民在雨天,出行更方便;让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工作人员说。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了对降雨径流管控、避免“城市看海”外,还包括黑臭水体治理、尾水资源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绿色净化功能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亲水环境打造等。

宣杭铁路南侧绿化带是海绵范本之一

目前运河新城区域已建成的基础设施中,宣杭铁路南侧绿化带即是海绵范本之一。

宣杭铁路南侧绿化带位于拱墅区康桥街道,运河新城北部,东起拱康路,西至运河路,南起郁世门路,北至宣杭铁路,工程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100米,绿化面积约11.8万平方米。该地原是一处农居点,地势低洼,杂草丛生,积水泥泞。为提高运河新城北部人居环境,2015年12月,宣杭铁路南侧绿化带开工实施;2017年该工程完工,目前已成为一处游人休憩赏景之所。

这个绿化带的建设理念就是,面对低洼地势环境,工程建设之初即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树立“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采用生物滞留、下沉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设施,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以自净为例,此区域充分利用植物与环境的自净功能,形成微型生物循环链。“在水岸边种植观赏性较强的黄菖蒲、睡莲以及荷花、芦苇等净化功能较强的水生植物,在低洼积水处挖出池塘,形成雨水花园,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绿地植物、花草。在枯水期,滞留的雨水可以滋养沿河植物,供给花草,从而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微型生态循环链。”工作人员说。

未来,还将有一大波低影响开发工程将在运河新城实施,预计总建设面积达4.13平方公里,占总域面积的50%以上。未来,运河新城基础配套将更完善,将成为大运河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月”。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计慎忆 记者 熊艳/文 编辑:高婷婷
 
动态信息 更多 >
· 杭州要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巡察
·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入选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 杭州市第十六次妇女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 杭州对口帮扶黔东南州、恩施州
· 下城区:集中力量破难题 “四级联办”解民忧
· 上城区:办好“关键小事” 实现最大民生
· 10月底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力争全覆盖
· 6名杭州青年代表出席共青团十八大
· 中共杭州市委追授徐遂同志为“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 杭州市举办群众性歌咏活动
浙籍抗战英烈群雕永久竖立武林广场
我省首次举办苔藓科普大展
城管驿站可以这么美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